(SeaPRwire) –   德國計畫在離岸地點啟用地下碳儲存技術,面對時間緊迫,該國副總理週一表示,政府須承認與時間賽跑來應對氣候變遷的事實,並繼續推動備受討論的地下碳儲存技術。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在擴大再生能源來源和使用方面取得良好進展,但該國經濟暨氣候部長羅伯特·哈貝克表示,某些部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解決方案,比如「難以減少」排放量的水泥產業。

作為眾多能源密集型產業的所在地,德國旨在於 2045 年實現「淨零」排放。

哈貝克提出的「碳管理策略」仍需轉化為具體的立法,其中預想德國將允許在專屬經濟海域(但不包括海洋保護區)運輸和儲存二氧化碳。這項策略並沒有預見到陸地儲存場所的許可,但哈貝克表示,如果德國批准,後續可以考慮。

反對者認為,所謂的碳捕獲和儲存技術尚未於大規模使用中獲得證實,而且在使能源部門脫碳方面,不如太陽能和風能等替代方案有效。

身兼環境保護主義綠黨成員的哈貝克回顧了 2000 年代期間對碳儲存的抵制。但他說「技術已經進一步發展……在我看來,該技術已經成熟且安全」,而且它現在不僅用於研究項目,也用於其他地方。

去年,鄰國丹麥啟動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項目,旨在將大量二氧化碳埋在北海之下。

哈貝克在柏林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時間已經不多了。」「2000 年代,你或許可以說『讓我們靜觀其變』;但今天我們發現,我們還沒有找到確保水泥和其他領域實現碳中和的技術解決方案。」

哈貝克補充說:「我們正在走向超出 1.5 攝氏度的目標,這意味著我們不再處於可以坐等時機的舒適圈。我們必須利用現有資源。」

他指的是國際目標,即嘗試將未來升溫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的 2.7 華氏度內。

科學家們在多份報告中發現,將升溫控制在約 1.5 攝氏度可以避免或至少減少一些最具災難性的未來氣候變化危害,而且對有些人來說,這關乎生死。

哈貝克表示,德國要花「幾年時間」才能在海底儲存二氧化碳,並且明智的做法是協調歐洲的倡議。除了丹麥專案外,他還提到了挪威、荷蘭和。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抱怨稱,德國的計畫「帶有能源產業和重工業的痕跡」,而且會允許那些「存在氣候友好型解決方案」的產業繼續迄今為止的做法。

該組織德國分部負責能源事務的專家卡斯滕·斯米德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種做法成本高昂,不可持續,而且會給子孫後代帶來更多長期負擔。」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