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朱莉亞·帕雷德斯認為她移民美國的時機可能就是現在或永遠沒有了。墨西哥即將要求秘魯遊客申請簽證。如果她不及時行動,她就必須採取更為危險隱蔽的陸路方式前往達拉斯與妹妹團聚。

墨西哥從本週一起要求秘魯公民申請簽證,以應對從南美洲國家大量湧入的移民,此舉與對委內瑞拉、厄瓜多和巴西公民實施的相同措施。這實際上消除了乘飛機前往墨美邊境附近墨西哥城的選項,就像帕雷德斯在趕在太遲前不久所做的那樣。

“我必須把它當成緊急情況處理,”帕雷德斯說,她在秘魯阿雷基帕工作,為礦工提供午餐,並借錢飛往提華納,與聖迭戈隔國界相望。上月,走私者帶領她通過邊境牆偏遠開口處前往加州一塊泥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約100名移民在早間陣雨後在營火邊發抖,等待過度繁忙的邊境巡邏隊將他們開車送到站進行處理。

美國高級官員在本週在瓜地馬拉舉行的20多個西半球國家外交官會議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讚揚墨西哥打擊從秘魯乘飛機而來的非法移民,並稱簽證要求是共同應對非法移民的重要工具。

對批評人士而言,關閉航空旅行只會鼓勵更危險的選擇。委內瑞拉人在墨西哥於2022年1月實施簽證要求後,非法移民大幅下降,但短暫的緩和很快結束。去年,委內瑞拉人佔通過巴拿馬和哥倫比亞邊境惡名昭彰的達連隘道的52萬名步行移民近二分之一。

去年通過達連隘道的中國人超過2.5萬人。他們通常飛往厄瓜多,該國以少有旅行限制而聞名,然後非法通過聖迭戈邊境尋求庇護。考慮到移民法院的待決案件超過300萬件,決定這類申請需要幾年時間,在此期間人們可以獲得工作許可並在當地扎根。

“人們無論如何都會來,”利馬秘魯首都飛往提華納的米格爾·亞蘭加22歲說,他被邊境巡邏隊上週日在聖迭戈一個公交車站釋放。他收到2025年2月在紐約移民法院出庭的命令,這讓他感到困惑,因為他告訴官員他打算與姐姐團聚,姐姐住在加州貝克斯菲爾德另一邊。

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墨西哥代表團副主任傑里米·麥吉利弗雷預測,秘魯移民在「至少一開始」會下降,然後人們會轉向通過達連隘道和中美洲和墨西哥而來。

墨西哥上月表示,出於「大量非法移民」的「顯著增加」,將首次自2012年起要求秘魯公民簽證。秘魯移民到墨西哥的大規模現象始於2022年;今年1月至3月,墨西哥平均每月攔截2160名秘魯公民,而2023年全年平均每月只有544人。

秘魯人也在2022年開始在美國邊境出現。去年美國邊境巡邏隊平均每月拘留約5300名秘魯人,但從1月到3月平均每月下降到3400人,這與墨西哥採取的廣泛移民打擊措施有關。

秘魯立即對墨西哥的簽證要求採取報復性措施,但在遭到旅遊業反彈後改變了立場。秘魯指出,作為包括墨西哥、智利和哥倫比亞在內的地區經濟體的一員,撤銷了報復措施。

華盛頓拉美事務辦公室分析師亞當·伊薩克森表示,秘魯作為太平洋聯盟成員與墨西哥一樣,其公民可以享受更長時間的免簽待遇。

哥倫比亞是否將成為下一個未知數,但伊薩克森表示,墨西哥總統安德烈斯·馬努埃爾·羅培茲·奧夫拉多爾與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的關係處於「蜜月期」,而與秘魯政府的關係更緊張。

哥倫比亞公民一直位居抵達提華納機場的移民第一大國。許多人在導過帶領他們通過城東山區邊境牆開口處前在當地找飯店。

哥倫比亞的布萊恩·拉米雷茲25歲,上月與女友一起成功抵達美國土地,離開波哥大只過兩天,先飛到坎昆,再飛到提華納。他與其他人在強風大雨下等候邊境巡邏隊上車,當時正是深夜。

等待的群體包括幾名秘魯人,他們表示是為了經濟機會和逃離暴力與政治危機而來。

秘魯公民仍可以避免通過達連隘道,飛往薩爾瓦多,該國在去年12月為秘魯公民實施免簽政策,以報復秘魯政府對其公民的同等措施。但他們仍必須通過陸路穿越墨西哥,許多人在過程中遭劫或綁架。

厄瓜多公民自2021年9月起需要申請墨西哥簽證。他們也可以飛往薩爾瓦多,但並非所有人都這樣做。厄瓜多埃斯梅拉達附近的家中留下妻子和1歲孩子的奧斯卡·帕拉西奧斯42歲表示,他是因為負擔不起飛機費才選擇步行通過達連隘道。

帕拉西奧斯表示,從家中到達瓜地馬拉與墨西哥邊境之間需要兩周時間。然後他在墨西哥被遣返回南部三次,花了兩個月才通過。他表示在過程中多次遭劫。

帕拉西奧斯最終抵達提華納,在飯店待了三晚後越過美國邊境。邊境巡邏隊發現他與來自秘魯、巴西和其他國家的移民在一起,將他們開車送到站進行處理。回顧整個旅程,帕拉西奧斯表示,他寧願通過達連隘道100次,也不願再經過一次墨西哥。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