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阻止海洋退化和釋放永續藍色經濟的希望從未如此迫切。然而,隨著第三屆聯合國海洋大會於6月9日至13日在法國尼斯召開,這項任務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展開的:大國競爭、貿易爭端以及日益瓦解的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正在穩步侵蝕真正合作所必需的信任和機構。
共同命運和集體目標的概念正在消退。美國政府甚至宣布「拒絕和譴責」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其中包括「目標14:水下生物」,這是這些會議和其他旨在保護和永續利用海洋的全球努力的基石。但利害關係遠遠超出海洋生態系統。海洋中發生的事情將塑造陸地上的生命未來。
海洋是人類最大的全球公域,也是地球生命的基礎。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它是一個單一、相互連接的水體,「攜帶著財富和資源、污染和問題,從一個海岸到另一個海岸」。藍色經濟的 成長速度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超過全球GDP。展望未來,海洋必須在為更多人建設更美好的生活方面發揮更核心的作用。
為了向工業、國家和社區提供清潔、可靠且負擔得起的能源,離岸風電場、漂浮式太陽能發電場以及從海浪、洋流和潮汐中獲取的動能必須構成解決方案的主要部分。一支低排放和零排放的國際商船隊對於確保支撐全球商業並確保糧食和能源在世界各地流動的海運貿易的持續流動至關重要。為了擴大糧食總產量並加強全球供應鏈的韌性,擴大永續水產養殖並確保對野生魚類資源進行負責任的國際管理至關重要。這些努力也將減輕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壓力並減少稀缺淡水資源的消耗。
此外,一個清潔、健康和生產力高的海洋是應對氣候變遷的核心。據估計,基於自然的海洋解決方案和海事產業可以提供 《巴黎協定》目標所需的減排量的 。
釋放這種巨大潛力需要提升雄心和重啟全球合作。令人鼓舞的是,已經出現了一些進展跡象。《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於2022年通過,目標是到2030年扭轉自然喪失——以及國際海事組織正在進行的航運脫碳談判,都提供了樂觀的理由。然而,正如我在最近出版的書《The Ocean: How it has Formed Our World—and will Shape our Destiny》中所探討的那樣,今天的地緣政治潮流正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主要大國正在轉向內向並相互對抗,而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和分裂性民族主義正在抬頭。在這動盪的局勢中,海洋——始終是全球事務的驅動者和舞台——再次成為中心。
在世界各地,強大的國家——以及許多較小的國家——正在擴大海軍能力並加強海岸防禦。這些舉動旨在保護海岸線、確保海上貿易路線、維護海洋主張並增強全球影響力。隨著陸地資源的減少,對魚類資源、海底礦物和其他海洋資源的競爭正在加劇。
世界人口、經濟和外交重心從西北半球轉向東南半球,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海上緊張局勢。與其他被海洋包圍的大陸不同,東南亞是一個「海景」——一個被陸地包圍的海洋。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既提高了合作的必要性,也增加了海洋空間衝突的風險。
正如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的其他部分正在承受壓力一樣,《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即所謂的「海洋憲法」——也同樣如此。美國單方面擴大了其大陸架,在沒有等待全球規則的情況下批准了國家和國際水域的深海採礦,並退出了限制航運排放的談判。與此同時,中國繼續拒絕2016年常設仲裁法院關於南海爭議領土的裁決,聲稱擁有「歷史權利」來維護其主張。
為了在尼斯舉行的聯合國會議上取得有意義的成果,國際社會必須本著團結和共同目標的精神團結起來。然而,當前盛行的是地緣政治競爭和分裂,將我們最大的全球公域變成一個越來越有爭議和危險的領域。這是我們根本無法承受的道路。在永續成長、繁榮和地球穩定方面的機會成本是巨大的。 如果說曾經有採取大膽、負責任行動的時刻,那就是現在。現在需要真正的海洋領導力:有遠見、包容和堅定。如果沒有一個清潔、健康和生產力高的海洋,我們的集體未來將岌岌可危。
Sturla Henriksen 是 U.N. Global Compact 海洋事務特別顧問,南非總統任期內 G20 海洋小組的共同主席,以及《The Ocean: How It Has Formed Our World—and Will Shape Our Destiny》一書的作者(Hero/Legend Times Group, UK, 2025)。所表達的觀點是他自己的,不代表任何組織。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