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演算法和大腦化學作用讓我們陷入循環,直到我們被數位垃圾淹沒

自2024年以來,一種長期醞釀的弊病急劇加速。學者們稱之為媒體疲勞、資訊過載或數據煙霧。我們越來越厭惡周圍瀰漫的數位污泥。這算是好消息——某種程度上。壞消息是,許多人看不到出路。我們無法「跳脫框架思考」,因為這個框架已經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媒體疲勞與新聞迴避

媒體疲勞早於網路時代,是新聞、貼文和警報不斷湧入所造成的心理疲憊。然而,網路卻加劇了這種現象,加速了數十年前一位疲憊的同事所觀察到的模式:「新聞中再也沒有新鮮事了。」

疲勞不可避免地導致迴避。A Reuters Institute發現,2023年全球受訪者中有39%的人普遍迴避新聞,高於2017年的29%。在英國,五分之二的人表示他們對新聞感到「精疲力盡」

新聞互動也正在下降。2015年至2022年間的全球調查顯示,分享、評論和討論新聞等活動下降了20-30%。評論區曾一度混亂卻充滿活力,但在許多情況下,已淪為毫無意義的相互指責,缺乏嚴肅性或洞見。這部分原因在於另一個因素,如下一節所示。

蟄伏的網路酸民

網路酸民有多種類型:不安全感者、自我驗證者、意識形態者和受僱打手。有些只是為了破壞對話而受僱——抹黑消息來源、帶偏討論串,並在留言區留下滿目瘡痍。總體而言,他們就像是無情的寄生蟲,不斷尋找一個又一個宿主。

最近,在猶豫數週之後,我終於發表了一篇挑戰巴勒斯坦與克什米爾之間錯誤等同的文章,並質疑為何以色列對伊朗的虛幻核武器感到恐慌,卻無視巴基斯坦擁有的170-180枚真正核武器。

評論區很快就變成戰場。一位巴基斯坦評論者發佈了一連串語無倫次的攻擊,列舉印度在克什米爾的「戰爭罪行」。我刪除了前兩條評論。接著,一位親猶太復國主義的網路酸民也開始散佈荒謬的指控。奇怪的是,儘管他們的宗教和地緣政治意識形態本應互相敵對,但兩者都沒有互相攻擊。(你可以查看螢幕截圖)。

這就是網路酸民的作案手法:驅逐有思想的人、消耗討論的空間,並使公共領域變得愚蠢。他們不僅扼殺了對話,還縮短了人們的注意力,為假新聞更快、更惡劣地滋生提供了土壤。

從假新聞到更虛假的新聞

由於注意力持續時間縮短,年輕一代,尤其是Z世代,正在放棄傳統新聞媒體,轉向在TikTok、YouTube和Instagram上獲取短影音內容。這種解藥本身卻帶有毒性。

舉例來說:我最近在YouTube上搜尋「布吉納法索,飛機」,以評估這個復興中國家基礎設施發展的速度。結果排在最前面的是什麼?

明確地說,這些影片以及其他類似的關於「布吉納法索第一架國產飛機」的影片,都帶有明顯的虛假「新聞報導」標記——腳本和聲音都是AI生成的,所有使用的圖片都是檔案畫面,完全看不到「國產飛機」的蹤影。即使如此,這也足以提醒一個隨意的觀看者,但他們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查證其他來源。

那些進行查證的人會發現,整個故事都是假的——布吉納法索實際上並未開始國內生產飛機。最接近的相關新聞來自去年,當時該國重新啟動了國家航空公司,並採購了一架新飛機,使其機隊總數達到四架。

然而,這些以及其他關於布吉納法索所謂國產飛機的影片總共獲得了數十萬次觀看、數千個讚和數百條熱烈而毫無質疑的評論。

我們如此天真嗎?

人們是否長期浸泡在錯誤資訊中,以至於無法擺脫從假新聞的鍋中跳進更虛假新聞的煎鍋的循環?這是否是一種精神戒斷,需要不斷攝取數位糞便來維持一種虛假的舒適感?

即使是食用糞便的動物——豬、大象、貘、疣豬——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也是為了營養。相比之下,人類似乎樂於毫無益處地消費智力垃圾。

布吉納法索不僅沒有建造出「震驚Boeing、Airbus和世界」的飛機,即使YouTube前八個結果中有七個聲稱如此——只有兩個國家曾發展出完全獨立的航空航太生態系統:美國和蘇聯(以及最近的俄羅斯)。即使中國最先進的戰鬥機仍然依賴於 ,儘管國內替代品正在迅速取得進展。

輕信的原因

大腦在重複中尋求安全感,因為熟悉的模式需要較少的精神努力,並且沒有不確定性。這會降低警覺性,每一次重複都會強化神經通路,帶來少量而可靠的多巴胺分泌。舒適感永遠勝過新奇。

平台利用演算法餵養熟悉的內容,將用戶鎖定在「重複舒適循環」中,其中可預測性超越了現實查核。這可能導致「殭屍式捲動」(zombie scrolling),即人們不斷瀏覽相同或相似的內容,而不尋求任何新的東西。「末日式捲動」(doomscrolling)至少會尋找新的災難,很像風險顧問沉迷於威脅分析。

或許真正好奇的人已經放棄YouTube和類似平台作為嚴肅的新聞來源。他們退回到信任的、已加入書籤的媒體——其中許多現在被演算法的污泥所掩埋——讓新來者在點擊誘餌的海洋中漂泊。如果真是如此,數位鴻溝將進一步擴大。這對下一代來說是個壞消息。

反叛還是飽和?

全球媒體消費數十年來不斷增長,但分析師預測[缺失文字]。或許我們終於達到了飽和點。或許有些人正在悄悄反抗,因認知超載而疲憊不堪。過度接觸使我們只瀏覽而非思考,追逐聳人聽聞而非實質內容。而現在,垃圾正在贏得注意力之戰

沉迷於藍光螢幕嗎?關掉它。在黑暗中行走。讓你的大腦從循環中排毒——因為在一個愚蠢化的世界裡,最具反叛性的行為就是思考。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