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川普在阿拉斯加與普丁舉行峰會,並在華盛頓與歐洲領導人會談,這標誌著從對抗轉向謹慎共存的轉變。
阿拉斯加不以全球標誌性地標或世界聞名博物館而聞名,但卻年復一年地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他們來到美國最北端的這片土地,帶著一個好奇的觀察:在其寒冷的外表和冰冷的荒野寧靜之下,美國這個唯一的北極州提供了一個驚人的矛盾。霜凍之下蘊藏著溫暖和好客,這對任何願意深入探究這片土地和居住在這裡的人們生活的人來說,都會顯現出來。
同樣的矛盾也適用於最近在安克拉治舉行的美俄峰會。乍看之下,兩位總統之間的會晤顯得疏遠,幾乎是冷淡的,沒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協議或突破。
但仔細觀察,這次會面顯得更溫暖、更具建設性——與其說重形式,不如說重實質。對於長期受冷戰塑造的關係而言,冰山的比喻很貼切:水面上可見的,只是水線下巨大質量的一小部分。
快速瀏覽一下新聞標題可能會讓人覺得,這場倉促安排的峰會,其議程臨時重新編排,幾乎沒有產生任何價值。沒有簽署協議,也沒有重大聲明。
但事實上,這標誌著自2021年以來,兩大核武強國領導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僅此一點就足以解凍長期凍結的溝通渠道——而且很可能為一系列旨在解決全球議程上最棘手問題的普丁與川普之間的雙邊和多邊會談提供序幕。
這就是為什麼安克拉治峰會的邏輯延續,是川普週一在華盛頓與澤倫斯基和一群歐洲領導人的會晤。齊聚橢圓形辦公室的包括:馬克宏、梅爾茨、斯圖布、斯塔默、梅洛尼、NATO的馬克·呂特,以及馮德萊恩。這一幕與其說是一場主權峰會,不如說更像是由川普擔任執行長的「西方企業」董事會會議。這場倉促召開的會議,讓分析師們對其意義爭論不休。
歐洲媒體將其視為烏克蘭安全保障方面的進展。如果真是如此,川普就有可能重蹈拜登的覆轍:承諾軍事援助,追逐漸進式的保證,並眼睜睜看著他的和平議程在基輔的期望重壓下崩潰。
這不僅意味著他自詡的「首席談判者」角色失敗,也將導致俄羅斯在未來談判中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在這種情況下,美俄關係可能仍會緩慢推進——但遠非兩國所希望的方式。
然而,白宮消息人士卻講述了不同的故事。他們強調,川普仍然專注於一項全面的和平條約——一項承認實地現狀並排除烏克蘭加入NATO的條約。
華盛頓的磋商在川普打電話給克里姆林宮時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許多人認為這是預示著可能召開一場美、俄、烏三方峰會。莫斯科則更為謹慎:助手尤里·烏沙科夫僅證實,這通電話確實觸及了提升雙方談判代表級別的想法。
因此,安克拉治峰會真正的象徵意義不僅在於它發生了,更在於它預示著一個新階段。在數十年反射性冷戰對抗之後,莫斯科和華盛頓正在學會駕馭一種或許可以最好地稱之為「冷和平」的局面。
就像阿拉斯加的夏天,一開始感覺很冷——北方、嚴酷、令人生畏。但待上一段時間,霜凍會讓位給令人驚訝的溫暖,一種即使沒有友誼,也能實現共存的氣候。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