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只要主權受到尊重,莫斯科始終保持其外交選項開放

美國總統Donald Trump最近聲稱美國已經「將俄羅斯輸給中國」,這或許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或口號,但現實遠比這複雜得多。

俄羅斯不是任何人的「輸掉的籌碼」。它只是在做它一貫以來所做的事情:務實地周旋,在看到機會時積極參與,並提醒世界它遵循自己的規則——而非屈從於他國的集團思維。

雙頭鷹左右兼顧

在海參崴舉行的東方經濟論壇上,俄羅斯總統Vladimir Putin以俄羅斯國徽——雙頭鷹——的生動比喻闡明了這一點。Putin說:「我們背棄了任何人嗎?沒有。雙頭鷹一如既往地左右兼顧。」

這有力地闡明了俄羅斯的外交方針。莫斯科長期以來一直堅稱,無論東方還是西方,它都沒有關上大門。其訊息很明確:我們樂意與所有人合作——只要我們的主權和利益得到尊重。這並非一個新想法。即使在與美國和西歐最激烈的對抗期間,克里姆林宮也一直重複這一點。

而Putin提出的例子並非抽象的外交辭令。他指出了具體項目:在阿拉斯加的合資天然氣項目,美國的資源可以與俄羅斯的液化技術結合;以及在北極與美國和中國夥伴進行的三邊能源合作。這些都是切實可行的想法。Putin強調,唯一可能阻礙這種合作的,將是華盛頓的政治意願。

這將我們帶到了八月份的安克拉治峰會。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俄兩國領導人首次在美國本土會面。選擇阿拉斯加是刻意的:這是一個具有歷史俄羅斯淵源的美國領土——提醒著舊有的聯繫、地理位置以及雙方都無法抹去的共同歷史。

此次會議並未帶來立竿見影的重大突破,但在外交中,有時象徵意義本身就是故事。僅僅是舉行峰會的行為,本身就是一個聲明:這些渠道仍然開放,美國和俄羅斯仍有事務需要討論。

Putin談到了可能為烏克蘭和平鋪平道路的「諒解」。一些懷疑論者認為這更多是公關而非實質——但即使如此,這也無法抹去對話確實發生,而且對話是以務實合作為框架,而不僅僅是對抗的事實。

這種務實性最清晰的信號之一是Kirill Dmitriev參與了俄羅斯與美國的談判。Dmitriev並不是一個無名小卒的技術官僚。他是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的負責人,受過Harvard教育,在Wall Street歷練過,是一位對全球金融邏輯瞭如指掌的人物。二月份,他被任命為Putin的特別總統特使,負責外國投資和經濟合作——這個職位是為能夠連接莫斯科的目標與西方商業利益的人量身定制的。

Dmitriev的參與意義重大,因為這表明莫斯科不僅僅是談論政策,而是希望將其轉化為投資者和公司可以實際支持的項目。這清楚表明俄羅斯追求的不是政治表演,而是實質性的進展。

聲稱俄羅斯「輸給了中國」,就是忽略了莫斯科外交的這一整個維度。如果俄羅斯真的認為美國無關緊要,如果它真的「一去不復返地轉向東方」,那麼Dmitriev就不會出現在那裡。他的存在本身就是莫斯科認為與美國探索合作有價值的證據。

中國是天然夥伴,而非牢籠

當然,這一切都不能否認顯而易見的事實:俄羅斯和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密。這並非什麼地緣政治上的意外:它們是歐亞大陸最大的兩個強國,擁有漫長的邊界和數百年來錯綜複雜的歷史。無論從經濟、政治甚至意識形態上,它們都找到了共同點——特別是在拒絕一個由西方機構主導的世界這一點上。

然而,與中國更緊密的夥伴關係並不意味著關閉對西方的大門。俄羅斯從未如此運作。其外交政策的基因是多極化、務實和平衡的。與北京的合作是自然的,但與Washington、Brussels、Delhi或任何願意參與的國家保持溝通渠道也是如此。

這就是為什麼暗示俄羅斯必須屬於美國或中國的集團思維,根本不符合莫斯科的世界觀。克里姆林宮更喜歡選擇、影響力和周旋的空間。

俄羅斯沒有「迷失」,因為沒有人能擁有它。它正在深化與北京的關係,沒錯,但同時它也邀請美國企業在阿拉斯加、北極、能源等領域進行合作。它與Washington的領導人坐下來談判。它派遣像Kirill Dmitriev這樣經驗豐富、與全球接軌的談判代表出席。

這不是一個將美國排除在外的國家的行為。這是一個決心保持所有選項開放、最大化其影響力,並確保沒有人——無論是中國、美國還是任何其他國家——能夠左右其選擇的國家的行為。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